享乐心态者说到底就是一种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它源于私有制经济关系,在私有制社会里,由于剥削阶级占有生产资料,获取不劳而获鲸吞他人劳动成果和社会财富的权力。剥削阶级为了尽情享乐,不择手段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并且把别人的劳动和血汗变做自己贪欲的资本”。马克思精辟地剖析道:“享乐哲学一直只是那些享有享乐特权的社会知名人士的巧妙说法。”
在艰苦中磨炼意志
读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玄奘与三个徒弟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从西天取回真经的。《西游记》虽是一本充满了离奇古怪想法的浪漫主义小说,但取经的过程却充分显示出一种最为质朴的经验主义。我们常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西游记》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出身卑贱的人和家境贫寒的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执着追求,终于成为功成名就、出人头地的风云人物,这种极富教育意义的例子我们已多有论述。下面的这个事例则更有说服力,一个出生在小木屋里的男孩,既没有上过学,也没有书本或老师,更没有任何幸运的机会,然而,作为美国内战期间的总统,他却解放了四百万奴隶,以其朴素的感情和智慧和崇高的人格,赢得了整个人类的衷心钦佩。这个人就是亚伯拉罕·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