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拉姆斯道夫向杨儒正式提出书面约稿12款,主要内容有:俄国在东北留驻军队,负责保护东省铁路及地方治安;中国不得在东北驻军,只可设马步巡捕,其数目与俄商定,军火禁入满洲;东三省“将军大员办事不合邦交,经俄声诉,既予革职”;“中国北境水陆师不用他国人训练”;满蒙及新疆之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叶尔羌、和田、于田等处路矿及他项利益,非俄允许,不得让予他国或他国人,甚至中国也不得自行造路;中国赔偿俄国兵费和东省铁路损失及其误工费;俄国从东省铁路干路或支路向北京造一路,直达长城,等等。这个约稿充分暴露了俄国更大的侵略野心,“其狠毒较增祺暂约尤甚”。据此约稿可知,俄国不仅要独占东北三省为殖民地,甚至要进一步把蒙古、新疆乃至整个华北(所谓中国北境)置于其直接控制下的势力范围之内。
俄国狂妄的侵略野心暴露于世以后,很快便引起了日本、英国、美国等列强的强烈反应,它们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俄国独占东北,于是纷纷向清政府施加压力,防止与俄国单独签约。与此同时,国内掀起了一场拒签俄约的风暴,人民群众纷纷集会抗议,甚至一些地方督抚如刘坤一、张之洞等人也反对签约。在这种情况下,俄国稍作收敛,修改原约稿,删去“中国北境水陆师不用他国人训练”一款,改原稿12款为11款,并稍加删改其他条款。3月13日,拉姆斯道夫把改定稿交给杨儒,声称“今改稿经我主批定,不再更易一字,于本日起限十四天画押,逾期则交收作罢”,无异于抛出一份最后通牒。拉姆斯道夫与维特一再威胁引诱杨儒签字画押。杨儒毫不屈服,坚决不从,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后人对此有评说:“弱国外交官而能若此,可不朽矣。”由于杨儒的坚持,加上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使清政府最终决定拒签俄约。清政府认识到:“不遽画押,仅只激怒于俄,画则群起效尤分据,其祸尤速。”于是清政府一面通知各国驻京使节“中国不敢遽允俄约画押”,一面命杨儒通告俄国外交部“非展限改妥,无碍公约,不敢遽行画押”。俄国企图迫使清政府单独签约而独占东三省的阴谋计划,终于没有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