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在尝试解除小女孩受创心灵的武装时,删除武器来保存记忆,在拯救小女孩及全人类的生命时,删除记忆以增加武器. 边删美好回忆边和反派激战到全片最高潮,共同经历的一幕幕时光随风飘逝,伤感的音乐盖过战斗声,这场壮士断腕简直比得上《我是哪吒2之英雄归来》手撕坦克盖子那段. 从片头就预感结尾一定会弄得很催泪,因为“缺失”带来的伤痕一直萦绕在所有角色的心理状况上,让影片在讽刺当代人沦为科技奴隶的同时,始终有一股真切的痛伴随左右. 小女孩被童年创伤诱发出的敌对情绪描写得很准确,因此比通常动画里的主角激烈许多,易惹部分观众不习惯,但只要看进去,就能体悟影片用大白的友谊和责任感来弥补儿童创伤的主题. 片尾英雄舍身,只留下躯壳和空白的灵魂相伴小女孩左右,非常壮烈. 有不少这样的段落我喜欢的不得了,就算全片节奏比较仓促还是想五星很私人也很有心机的作品,年轻强壮、也饱经波折的以色列人来到巴黎,抛弃了自己的母语,妄图重新扎根在一片“自由”的土地上,但为他将巴黎的大门漏开一条门缝的情侣,对他终不过是各取所需. 深陷乏味生活的平庸作家,需要他的痛苦与磨难来汲取灵感,拨弦弄管的白富美,需要他如雕塑般的精壮肉体来满足欲望. 在这种暗藏默契的病态模式之下,是西方国家对难民苦难生活居高临下的消费以及对其劳动力想当然的觊觎. 而站在难民的视角来看,无论是选择极端的暴力行为,还是讨好地试图融入,事实上他们从来就不曾被真正关注,也不可能在西方国家寻得真正的自我认同. 西方只接受符合自己的价值体系的人,否则即使再高昂的呐喊,也会在整饬的管弦乐中变成失声的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