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哀帝时,因国力衰落,再加上他“性不好音”,遂诏罢乐府,将当时乐府的乐工裁去441人,将会演乐祭乐军乐的388人划归太乐署。太乐署本是掌管雅乐的,但汉代的雅乐多是当时创作的新雅乐,雅乐有俗化的倾向,与先秦古雅乐不同。
东汉仍有太乐官,汉明帝改为太子官,职司雅乐。乐府机构在整个东汉都未再设立。但乐府对俗乐歌舞的提倡却影响深远。汉代上自帝王、下至老百姓,均喜爱俗乐。各地俗乐、俗舞遍及朝廷,几乎在任何场合都要演奏,以至于河间献王刘德和大儒董仲舒不得不提倡传统雅乐,以示德化,然而公卿大夫对雅乐已不甚了了,“但闻铿锵,不解其意”,德化未成。况且,流传至今的乐府民歌,又成为文学史上的一块丰碑。
二、音乐和歌唱
战国末年,秦国的歌乐艺术还是“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的“秦声”独占鳌头。[28]及至秦始皇统一六国,歌乐才有了发展,东方六国美妙的音乐,悦耳的歌声使秦人大为倾倒。于是秦人“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29]。东方的《郑》《卫》《昭》《虞》逐渐成为秦乐坛上的宠儿。
由于资料匮乏,秦代音乐、歌唱的详情已不得而知,但一些零星资料也颇能说明一些问题。秦始皇曾改周的《房中乐》为《寿仁》,在灭齐以后,“得齐韶乐”[30],在宫中演奏。当时,宫廷乐歌有《祠水神歌》《罗縠单衣歌》《仙真人诗》《琴引》等,多是抚琴而唱的。[31]从秦的乐器看,除有传统的琴、筑、管、瑟、箫、竽、笙、埙、篪、钟、磬、铎等,还有据说是蒙恬所做的筝以及传自胡人的琵琶,说明秦也有与胡人进行文化交流的一面。秦代还有著名乐师高渐离、魏勃父以及善歌的秦青和薛谭等。这些都可窥见秦代音乐、歌唱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