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任正非在游览四川都江堰时,从李冰父子治水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写了一篇名为《深淘滩,低作堰》的文章,第一次明确提出:“将来的竞争就是一条产业链与一条产业链的竞争。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的整体强健,就是华为生存之本。”把常识推到极致就是宗教。这句话用在任正非和华为的身上是恰如其分的。
任正非具备极强的学习能力,他看电视剧《大秦帝国》,对商鞅这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悲剧性改革家充满了敬重,又充满遗憾。他说:“商鞅变法的路子是对的,可惜太激进,变革不能太激进,会人为增加变革的成本。”
任正非认为企业家要终身学习。他从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请了几位大学教授做顾问,顾问们的办公室和他的办公室挨着,他只要一有时间就跟教授们泡在一起辩论。有时候他跟教授们拍桌子,辩论完他就走了,隔了一会,他又晃回来继续聊,刚才教授批判他的观点已经变成他的了,而且从他口里说出来比教授的水平更高、更有思想、更有深度。
任正非一直倡导华为高管们要有“宽文化背景”。他说:“未来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干部,我认为未来公司需要的管理干部是对市场有深刻体验和宽文化背景的人。宽文化背景怎么理解,‘大杂烩’,什么都懂一点。要成为华为的高级干部必须要有宽文化背景,干部要进行必要的循环,这是宽文化学习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