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南尼莫莱蒂这样的无神论者在梵蒂冈实拍,可见教廷为了恢复在公众中的形象与沟通能力,还真挺宽容. 最讽刺的莫过于教皇真人在与不在对信徒来说其实没多大区别,他们只需要的是自己心中的教皇在就行,一个精神傀儡可以服务千万信众,唯有压抑束缚了自己. 老人政治氛围,干脆被导演直接还原为了一个养老院,如果没有权力的联系,他们的行为和一群参加聚会的老人无甚区别,而既然如此,给予他们的权力与荣耀是否对信徒真有实际意义?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最惬意的教职还是红衣枢机主教,既拥有了一个国家级别大教区信众的足够权力与荣耀,又没有教皇那样高处不胜寒的巨大压力与责任. 而对于身份是教皇,而身体与心理实际是步入了人生暮年一个老人而言,除了万众膜拜的那些早已没有兴奋感的虚荣,面对将一直到死的压力与责任,确实不是普通人容易承担的一部纯粹的个人主义电影,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都在用极度自我的方式来表达着自己的个性,影片剧情简单,叙述平淡,一口气看完需要一定的定力. 帕西诺在这个年龄作为主角的作品,基本都是传记类的人物重塑,老爷子一辈子塑造了太多的经典角色,然而这次的人物并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的,一个有着极大心魔的孤独老人,一个茫然、空虚、不满于现状又无力改变、努力挣扎却又手足无措的独居者,这里面的分寸拿捏起来相当困难,稍有不慎则会跳出人物,显露表演痕迹,而老而弥坚的帕西诺,则完美地完成了任务,戏骨之盛名不虚. 电影本身的故事叙述,多采用对话情节推动,有关于人物背景、相互关系等内容的介绍,在主角与其他人的日常中得以展现,这也使本就乏味的主角生活变得更加无趣,导演想了不少艺术化处理的手段,尽量让影片看起来生动,开锁匠的人设有象征意义在施塔特阿伦多夫这个有着复杂的排斥和融合外国人历史的德国城市,和蔼可亲的教师迪特·巴赫曼帮助他的学生们体会家的感觉. 这些学生年龄在12到14岁之间,来自12个不同的国家,有些人还没有完全掌握德语. 在退休之前,教师希望激发这些未来公民对不同工作领域、主题、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好奇心. 该片的摄影师Reinhold Vorschneider在学生时代就结识了迪特·巴赫曼,后来导演玛利亚·施佩特在Reinhold Vorschneider的介绍下也结识了巴赫曼,当时的巴赫曼还是一位艺术家,后来巴赫曼搬去了施塔特阿伦多夫. 施塔特阿伦多夫是德国黑森州的一座小城,在这座小城里和周边几乎什么都没有. 在二战期间,施塔特阿伦多夫被纳粹选做军火工厂基地,主要是出于交通的考虑,二战期间因为劳工聚集,施塔特阿伦多夫有大约一万七千多住户,隔壁的集中营里还有一千犹太人. 由于战后的废墟需要修缮,因而当地开始引进劳工,所以从20世纪三十年代起,移民潮就在当地开始了;另一方面,战时也需要很多劳动力,加大生产军备物资. 因而,在施塔特阿伦多夫可以看到不同时期、来自不同国家的各种移民. 由于导演玛利亚·施佩特认识巴赫曼,她也常常去拜访施塔特阿伦多夫,并且去了巴赫曼执教的学校. 到达学校后,她发现学校里学生的多样性非常惊人,能非常好地反应施塔特阿伦多夫这个地方和移民的历史,于是决定在学校中拍摄一部电影. 一开始,她并不打算拍摄一部纪录片,而是打算和学校里两个十五岁的学生拍一部关于初恋的故事,但这个项目最终由于各种原因无疾而终. 在筹备这个没有拍出来的故事时,她在学校中呆了大概一两年的时间,和巴赫曼执教班级的学生,乃至学校中的每个人都相当熟悉. 之后,她便改变拍摄方向做纪录片,拍摄时,她一直把焦点放在巴赫曼的学生身上,整个拍摄素材的时间大概从2017年1月到6月结束. 原始拍摄素材大概有200多个小时,她又花费了三年多时间进行剪辑,剪出来的第一个版本,超过20多个小时;接着,她剪出了一个8小时的版本,并开始确定了影片最终大概的雏形;后来,她又剪出了一个5小时的版本,最终达到成片的3个多小时. 由于剪辑的周期过于漫长,前期拿到的资金早就被她用完,之后她只能花自己的钱做影片的后期工作. 制片人玛利亚·施佩特执行制片人 Brigit Mulders导演玛利亚·施佩特编剧玛利亚·施佩特、Reinhold Vorschneider剪辑玛利亚·施佩特摄影Reinhold Vorschneider声音设计Adrian Baumeister、尼克拉斯·卡默滕斯音响 Oliver Göbel制作公司Madonnen Film(德国)主创团队参考资料来源:时间奖方奖项获奖方结果2021年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最佳影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入围主竞赛单元-银熊奖评审团奖获奖第4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火鸟大奖最佳纪录片获奖2022年《纽约时报》2022年度十佳电影《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入选国家/地区上映日期、细节德国2021年3月5日(柏林国际电影节)中国香港2021年4月5日(香港国际电影节)中国香港2021年4月11日(香港国际电影节)德国2021年6月17日(柏林国际电影节)德国2021年6月18日(柏林国际电影节)德国2021年6月20日(柏林国际电影节)中国2021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剧照(5张)《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是一部简单真诚、充满着人性之光的电影,有效而精准的剪辑使得整个叙事的构建并不显得过分冗长,因而成功地创造出了一种可浸入的“时间性”,抒情有度且不陷幼稚煽情,也许它稍有些过于齐整和“漂亮”,但又在客观性上完成了一次有效的平衡. 它尤以适合那些假以理想主义之期许,实则好知骛远的空谈者和轻浮“拷问者”,巴赫曼先生为他们句句不离口的类似于“你能为这个时代做什么?/这个时代令你不适吗?”式样的问题提供了一个也许最基础但却最有效的回答:不要做这个时代的“十三幺”. (澎湃新闻评).
《末日救援》:詹姆斯·邦德的终极任务
一部部看下来,尽管每次观影后那份久不能释然的心境似乎一脉相承...
《狂鼠列车》:沙漠星球上的权力游戏
不留情面地调侃艺术家与知识分子的导演并非只有伍迪艾伦,科恩与...
《迷失之城》:沙漠星球上的权力游戏
在埃航出事和马航宣布终止搜救后的某一天,看了这部片子.&nb...
《我们的新生活》:种族隔离,友情之旅
从片名到开篇各种无节操无下限的开着性玩笑,我一度以为这是一部...
《贝尔法斯特》:巨兽对决,震撼视听
和朋友在露天大屏幕上看了一遍,因为音响坏了老是分神觉得没看懂...
《绝地狙杀》:穿越时空的正义之战
与《绝地狙杀》相同,反应了贫富阶级的差异和对立,揭露了底层社...
《摸金玦之守护人》:皇后乐队,音乐传奇
光央这个角色其实很可怜,少时便狂妄自大,不擅表达喜欢,幼稚地...
《穿过寒冬拥抱你》:穿越时空的正义之战
一个电影系列能拍到第三部,多少该有点优点的,加之又是难有佳作...
《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女性独立,时代变迁
这一部在网络上流传最为广泛的片段就是,他们找到了外星人,而对...
《目中无人》:时间逆转,高智商谍战
这里面有种族歧视,有纳粹暗示,有政治隐崳,有人性讽刺,玛利亚...
《迷失之城》独立电影:揭秘娜塔莎的过去与未来
断断续续总算看完,对斯通式的政治传记陷入了双重疲劳:太长,太...
《末日救援》:巨兽对决,震撼视听
6/10. &...
《我们的新生活》:詹姆斯·邦德的最终章
属于特殊年代的特殊作品,香港新浪潮武侠电影大军中的一部,也是...
《狂鼠列车》:无声世界的生存挑战
看过的为数不多的网大中算最好的,叙事流畅,故事相对完整,演员...
《贝尔法斯特》:一镜到底,战争残酷
1951,二战结束还没有很久,但冷战的铁幕早已落下,国际分化...
《绝地狙杀》:巨兽对决,震撼视听
这是一部很奇怪的电影,人物少,情节简单,但你却不知道它到底要...
《摸金玦之守护人》独立电影:揭秘娜塔莎的过去与未来
返老还童的题材算不上是什么新鲜的桥段,很多电影都有过类似的尝...
《穿过寒冬拥抱你》:皇后乐队,音乐传奇
冷门佳作,韩国电影继铁雨之后再一次现实主义后冷战时期韩朝题材...
《目中无人》:詹姆斯·邦德的最终章
来吧让我们坐下唱起小狗布鲁和负鼠的歌....
《少林寺之得宝传奇》:詹姆斯·邦德的最终章
这是一部很奇怪的电影,人物少,情节简单,但你却不知道它到底要...